您的位置:首页 > 入围提名

宋扬

2014-11-30 19:30:33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宋扬——郑州市卫生学校校长助理

             
   宋扬生活照.jpg
    飘洋过海的承诺
 
    河南郑州青年宋扬的家中赡养着一位年过八旬的瑞士籍孤寡老人,宋扬和家人已照顾赡养老人十五年。
   
    故事源于1999年,时年19岁的宋扬高中毕业后赴英国伦敦求学。在到达伦敦的第三天,一次地铁站的偶遇使他与一位外国老人相识。老先生名叫汉斯,1933年生,瑞士籍,早年曾在欧洲多国工作过,退休后定居英国,终生未婚,在英国没有亲友,由于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一只耳朵早已失聪,双眼因白内障接近失明,腿脚也不是很灵便。但老人喜欢自由生活,执意不去政府安排的养老院,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艰难而孤独地生活着。
   
    尽管当时宋扬的英语不太流利,但两颗真诚的心一碰撞,俩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宋扬看到老人步履蹒跚,就搀扶着送老人回家。又帮着老人打扫卫生。老人的公寓不大,也不算整洁,昏暗的灯光映照着墙上的老照片,充满了怀旧的气息。“看,这张是我和你一样年轻时照的,也是刚到伦敦。”“看,这张是和安娜公主照的!” 老人像孩子一般兴奋地一一介绍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短暂的交往使老人感受到了宋扬的善良与能干。两天后,宋扬接到了汉斯老人的真诚而恳切的电话:“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搬到我这里住,免费的,我们可以互相照顾”。就这样,两个相差47岁,有着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阅历的人,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共同憧憬,走到了一起,成了忘年之交。
   
    为了回报老人提供的住所,宋扬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给老人做饭,陪老人聊天,散步。宋扬年轻力壮,动手能力强,不几天工夫,便把汉斯家检修了一遍。老人最喜欢宋扬烧得中国菜。宋扬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饮食。几乎天天做深海鱼给汉斯补身体。老人多次为奇妙的中国烹饪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宋扬搬来之后,汉斯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驱走了孤独和寂寞,迎来了温馨与快乐。
   
    宋扬的母亲是医生,所以宋扬对医疗保健也是耳闻目睹,对老人的健康更是倍加呵护;老人腿容易抽筋,每日早晚给老人做按摩,联系当地医院,定期陪老人去体检。老人的疾病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在英国公立医院做免费手术的等待时间漫长,宋扬就自费带老人来中国做手术:2002年双眼白内障清除术,2003年耳部手术。平时老人每有头痛脑热等疾病时,宋扬更是形影不离,陪伴床头。
   
    老人长年独居生活,常常借酒消愁,逐渐养成了酗酒的习惯。遇到宋扬前,老人倍受着孤独和酗酒的折磨,髋关节坏死和肝硬化就是直接结果。为了帮助老人戒酒,宋扬想了很多办法:联合家人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抽出更多时间陪伴,让老人远离寂寞,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通过长期关怀,老人喝酒的量和次数都有明显减少,但并没有达到医生要求的标准。痛定思痛,宋扬逐步悟出了一个道理:在老年人习惯的改变上,堵不如疏。于是,宋扬亲自动手,用果汁和葡萄酒配制成混合型低度酒,每天在汉斯出门前放两瓶在他的包里,并叮嘱汉斯在外尽量不要再买酒,这样既可以让汉斯一饱口福,又不会伤及身体。经过宋扬的劝说和鼓励,汉斯最终接受了这个折衷的“创意”。
   
    老年人最怕孤独,汉斯也不例外。宋扬的父母为此经常叮嘱他,一定要把照顾老人放在第一位。为此,宋扬挖空心思,较好地处理了工作和陪老人之间的矛盾。伦敦物价昂贵,为了能够自食其力,宋扬每个周末都去附近的“麦当劳”勤工俭学,尽管边上学边打工很辛苦,但为了丰富老人的生活,宋扬每天都陪老人去河边,去公园。周末远行时,宋扬就用轮椅推着老人逛一天,去公园,去市中心,去博物馆,去歌剧院。每次老人满怀欣喜而归时,宋扬已是精疲力尽,满身浸透着汗水。
   
    八年的留学期间,宋扬用打工的积蓄带汉斯老人来中国游览了七次,2002年6月,老人随同宋扬一起第一次回中国探亲。在郑州,他受到宋扬全家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不但品尝到了正宗的中国美食,更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的魅力;家庭如此之大,亲情如此浓厚,这在英国是不可想象的。宋扬的亲友们“几乎是倾其所有”的热情款待,这是几十年孤独生活的老人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多年来汉斯所渴望的那份亲情,终于找到了…… 为此,汉斯曾感动得“哭了好几回”。很多人曾经试探问汉斯:“世界上的国家,你最喜欢哪个?”“中国,因为这里有人情味。”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除了周游河南以外,宋扬推着轮椅陪伴老人游览了北京、上海、深圳、珠海、苏州、杭州、承德、南京、西安、昆明、连云港等十余个城市。建国60周年前夕,老人再次游览了北京,在宋扬的搀扶下,还登上了长城,了却了一个多年的心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留学期间,宋扬不但把两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在学习和工作上也不负众望,考取了著名的伦敦大学;在麦当劳里勤勤恳恳,从普通员工一直干到副店长;本科毕业又后进入了一家跨国出版公司任发行部业务经理,但他始终把照顾老人放在第一位。两个人就这样相互温暖,相互关怀,生活清贫而快乐。不知不觉的八年就过去了,宋扬从一名涉世未深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饱经生活磨练的热血青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07年,宋扬在伦敦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正值家乡郑州招选海归人才。汉斯也觉得宋扬回祖国发展会更有前途,就鼓励宋扬回国参选。宋扬不负众望,成绩优异而入选,有了良好的事业起点。  
   
    但宋扬并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和自己相依为命八年的汉斯老人。在分离的几个月里,汉斯日夜思念宋扬,经常在电话中泣不成声。宋扬也是忧心重重:重返孤独和寂寞的老人日常生活如何安排?谁关心他的健康?谁陪他去医院?谁帮他去购物?电器坏了谁修理?酗酒的坏习惯会不会再犯…… 分别数月后,让宋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由于饮酒无度,汉斯右髋关节痛感突然加重,宋扬在国内得知老人髋关节已坏死,疼痛难忍,瘫痪在床,生活已无法自理,而手术安排在半年之后。
   
    手术,做还是不做?在哪里做? 不做,老人终生要与轮椅为伴,肌肉和身体器官也会逐渐萎缩,这对喜欢自由的老人来说简直生不如死,来中国的愿望更是化为泡影;做,对于一位年近八旬多岁的老人,难免会有一些风险。更让人费神的是,如果在英国做,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全部免费,但需要预约,时间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半载,而且术后在家半年的康复期间会无人护理。
   
    一个艰难的选择摆在了老人面前,也摆在了万里之遥的宋扬面前。经过与老人和英国医生沟通,关键时刻,家人的全力支持坚定了宋扬义不容辞的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赴英国接汉斯来中国做手术。于是,宋扬以最短的时间申请汉斯的签证和订机票,推着轮椅把汉斯接回了中国。与此同时,家人分头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准备工作;虽然汉斯老人享受不了中国的医保,在中国医疗费用也不能报销,但是宋扬全然没有顾及这些,联系了当地最好的医院和大夫,选用了最好的活性人工髋关节和药物,自费十多万元为老人做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后当夜,汉斯就住进了特护病房,伤口出血不止,一晚输了6袋血,宋扬就伏在病榻上,一颗心悬着,整整一夜没合眼。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看着沉沉而睡而面容沧桑老人,这个善良老人帮助自己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浮现在宋扬眼前。宋扬暗暗发誓:一定要照顾好他的余生,要让汉斯的生活充满幸福和快乐!
   
    汉斯喜欢安静,宋扬就包了一间病房。老人不懂汉语,治疗时身边不能缺人。在医院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宋扬全家轮流值班,24小时守护在汉斯身旁。宋扬更是下了班就直奔病房,争取多点时间陪伴,为老人和医生护士翻译。疼痛时及时按摩,缓解痛苦;每天坚持擦澡,防止褥疮;变着花样准备饭菜,为老人补充营养;每天买来英文报刊,读给老人听;让老人感到病房像家一样温馨. 老人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眼里噙满了晶莹的泪花。由于两人的感情太深,宋扬舍不得老人离开,老人也确实离不开宋扬的照顾,老人出院后就选择了在中国和宋扬一家定居。在当年老人康复后,建国60周年前夕,在宋扬的搀扶下,老人再次游览了北京,还登上了长城,了却了一个多年的心愿。
   
    就这样,这份爱得以延续,并且跨越了地域。2010年春节后,老人又突患急性脊髓炎,颈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宋扬全家紧急安排老人入院治疗,在三个月的住院期间,全家日夜陪伴,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精心呵护,白天父母照顾,晚上宋扬在病房值班,老人再次得以奇迹般的治愈。现四肢已基本恢复活动能力,正在家人的协助下进行康复练习。
   
    有付出就有收获。十五年来,在宋扬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孤独伶仃,举步维艰,整日与酒精为伴,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到如的今年过八旬,红光满面,精神爽朗,在众多亲友的关怀下,生活在欢声笑语之中。老人在一个原本陌生的国度里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宋扬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的感动着老人,他早已成为老人唯一的精神支柱,老人经常会深情地对别人说:“Without Song, How can I do? ”(没有宋,我可怎么办?)
   
    身临其境,才会感同身受。以前在英国,汉斯很少能读到关于中国的新闻,即使有,大多都是灾难、贫穷等负面报道。然而,在郑州的所见所感让汉斯大吃一惊,他多次表示:“今后谁要是再说中国不好,我就要和他‘斗争’。”同时汉斯也说,那些原来对中国抱有种种看法的邻居们,在目睹了两人多年来的亲情后,在听了汉斯的描述和看了汉斯在中国的照片后,逐渐对中国和中国人有了新的认识,对汉斯现在的生活环境也感到欣慰,都纷纷计划来中国游览。汉斯老人也在努力着回报大家的关爱,做到老有所为。老人也在努力回报社会,多年来坚持参加市里和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老人每天都会定时在小区的广场上里等候孩子们,家长和孩子们会闻讯而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和这位外国老爷爷交流对话,听老爷爷讲故事。
 
    自2002年回国探亲时起,汉斯和宋扬已义务在居住的社区辅导英语爱好者数百人(次),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好评和尊重。宋扬和老人还积极参与了众多公益活动,不断在播撒尊老敬老这颗爱心种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2008年以来,宋扬在单位牵头组织了一支由四百人组成的学生志愿者队伍,长年来服务于多家敬老院,成为了众多孤寡老人的贴心人。
   
    早在2002年郑州晚报首次报道两人的故事时,报道的结尾是这样写道“记者问宋扬,在若干年后你完成学业,成家立业后,还会继续照顾汉斯老人吗?宋扬毫不犹豫的向记者做出了要赡养汉斯老人终生的承诺”。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幸看到宋扬对老人还是一如既往的百般关怀,老人也在温馨和快乐中生活着。从伦敦地铁站里的偶遇,到共同相互支持奋斗生活,再到定居郑州,两人十五年相携走来,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但真情不变。
 
    也许宋扬没有做出什么惊天之举,但正是在平淡之中演绎着人间真情,在默默之中信守着承诺。2012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文明中国系列纪录片之《漂洋过海的承诺》,讲述宋扬和汉斯的故事。该片播出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反响,瑞士驻华大使馆致函表示致敬。2013年央视新闻联播 “最美中国人”系列报道,“面对面”节目和“夕阳红”节目中再次相继介绍了宋扬和汉斯老人的故事……。在社会关注面前,宋扬说他一直觉着自己只是在做着平凡的事:“我和老人都是普通人,我们在艰难的时刻有缘相识,老人曾关怀帮助我,现在他年老体衰,生活难以自理,我有责任照顾他。我希望自己能像灯火一样,陪伴老人度过最后的时光”。
   
    2013年12月2日,81岁汉斯去世。
 
    2014年1月26日,中原网对宋扬进行回访,他提笔写下:“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汉斯老人和我的关心支持,让老人在郑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愿天下好人一生平安。新春快乐,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