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入围提名

陈骋

2014-11-30 19:00:59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陈骋——绿城社工

 
   陈骋生活照.jpg
    今年33岁的陈骋,2005年7月20日,创办了河南省首家专业社工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填补了中原社工实务的空白,陈骋因此也被誉为“中原社工实务第一人”。在长达10年的社工志愿服务行动中,陈骋既是发起者、又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从他提出“社工进社区”设想到现在,几乎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经常披星戴月加班到深夜,对于这一切他毫无怨言。下面,让我们追寻着他脚步,一起来探寻陈骋的社工之路。
   
    怀揣信念筑梦基层
   
    “有梦不觉人生寒”。对于出生于湖北罗田一个普通家庭的陈骋来说,从小耳闻目染了太多的生活艰辛。“长大后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是陈骋儿时最大的梦想。“社工梦想的雏形来自港台剧。”陈骋他至今还记得上小学时看过的一个港台剧:影星陈法蓉扮演的女社工在劝导一位问题少年时,不说教,只跟孩子一起玩篮球,最后以平等的身份给出建议。角色所蕴含的善良威力一下子俘获了陈骋的心,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最朦胧的愿望:长大了,我也要做一名社工!
   
    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懵懂的陈骋选择了武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四年的大学生活使他对社工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深深爱上了自己的专业。2004年,陈骋面临毕业,而那时,社工在国内刚刚起步,与专业对口的社工机构少之又少。要么放弃专业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工作,要么到基层寻找机会,放飞梦想。而恰逢此时,金水区在全国引进优秀大学生,他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终被录用。同年9月,他怀揣着自己的社工梦想远离他乡来到基层——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工作。
   
    初来乍到的陌生和基层条件的简陋,不但没有磨灭他心中的热情,而是随着他对辖区工作的深入,更坚定了他的社工梦想。他白天全力投入工作,闲暇时做业余社工,深入社区,了解群众需求,并尽其所能给他们提供帮扶。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帮助?陈骋开始翻阅着有关社工方面的资料,梳理着自己社工梦。偶尔一次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的报道,倍受启发。他决心把社工引入自己的基层工作中去!2004年9月,他凭借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在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率先开展“社工进社区”试点工程的设想》文章,引起了街道党工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的十月,在街道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帮助下,该项目成功申请为金水区科技攻关项目,这让陈骋大受鼓舞。为了更好实现“社工进社区”这一设想,陈骋主动请缨,到最基层的丰乐社区工作。当初有一些人不理解他,说他堂堂一武汉大学的高材生,跑到社区工作,不是大材小用嘛?还有人说别人都是往上面跑,你却偏偏往最基层跑,不是太傻了吗……面对这一切,陈骋只是含笑无语,因为他知道,基层才是放飞社工梦想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到基层去一切都是工作需要,基层条件虽然艰苦,但也是最锻炼人的地方,因为只有零距离的和老百姓接触,才能学到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躬耕乐道社梦初成
   
    成功依赖行动,平凡成就非凡。刚到基层的陈骋更是信心满满,为早日实现“社工进社区”这一设想,他起早贪黑,事必躬亲。白天清扫垃圾、走访邻里群众,晚上忙着整理、汇总资料,每晚忙到深夜,连一日三餐都无暇顾及,更别说双休日了。通过半年努力,在南阳新村街道的大力推动下,由专业社工工作者领衔、社工实习生“助阵”的工作模式已渐露雏形。2005年7月20日,河南省首家“社工进社区”试点工程在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丰乐社区正式启动,成立了全国第二家、河南省首家专业社工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填补了中原社工机构的空白,陈骋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原社工实务第一人”。在社区,他们首开个案、分小组为青少年纠正心理偏差,深入辖区家属院开展助残助困活动,给于他们精神支持和物质援助,得到受助者的一致好评。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义工行列,陈骋探索出了一条以专业社工为主导、以中小学生、高校学生、社区居民、社会义工四类义工为协助参与的“一体四翼”社区服务新模式。为扩大社工宣传力,他们在街头巷尾发放宣传页,悬挂条幅,张贴海报……成立三个月便有80多名市民注册成为义工。
   
    随着社工服务站工作的扎实推进,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绿城社工服务站党支部正式成立,办公场所也从原来低矮而简陋的小平房搬到了四层的楼房。身兼党支部书记和站长的陈骋更是倍受鼓舞,为了提高人员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推行“义工社工化”计划,他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免费为义工提供专业社工培训,积极接收社工专业实习生,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职业社工领衔,实习社工助阵,义工协助参与的“义工社工化“的新路子。2008年6月,全国首届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开始,陈骋顺利成为全国第一批社会工作师。8年来他累计培训各类义工1000余人,其中37人获得了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资格。多年的社梦之花终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绽放!这是社会给予的肯定,也是陈骋躬耕多年的结果!
   
    心载仁爱广传行远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陈骋始终坚持用真诚、真心、真善的仁爱精神践行着“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的口号。为了把社工化的路子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由绿城社工服务站发起的国内首家“社工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试点工程在新郑市八千乡启动。7天时间为82名留守儿童提供了专业辅导,为14名孩子进行了心理辅导,孩子久违的笑容给了他们最大的肯定。为给更多留守儿童以温暖,陈骋带领他的团队又到商丘市民权县人和镇郝寨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给孩子送衣物、捐图书和各种学习用品。在孩子们眼中,他们是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魔法师。绿城社工的帮扶对象不仅从城市延伸到农村,还扩展到各个领域需要帮助的人群。
   
    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使全国上下一片哀痛。陈骋在第一时间组织义工走上街头开展“抗震救灾——绿城社工在行动”活动,并拿出自己1600多元的工资作为活动经费,为四川灾区募集善款34000余元。他的无私精神影响了一大批社会爱心人士,出现了“争相献爱心,母子齐上阵”的感人局面。2009年,绿城社工服务站联合郑州市红十字会启动了“向总理学习”白血病救助项目,成立了首个“向总理学习”白血病救助基金,募集爱心善款14余万余元。同时绿城社工服务站开展了特色鲜明的“白血病”患者家属支持性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心理宣泄、相互支持、分享经验的良好途径。实现了经济援助与精神支持的统一。 2010年他们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举办周末爱心课堂,开展专业小组活动,累计与郑州市500余名农民工子女结成帮扶对子。为了关爱空巢老人,陈骋和他的团队探索出“3名社工或志愿者与1户空巢老人组建1个类家庭帮扶对子”的关爱空巢老人311模式,给他们提供专业服务,嘘寒问暖。和190多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建立帮扶关系……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心感染爱心,绿城社工服务站在陈骋的带领下坚持唱响“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的口号,他们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用友善感动着每一位受益者,用行动传递着爱心,用弘扬奉献、专业、务实、创新的精神让社工梦想走的更远、更广。
   
    成效斐然终在路上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陈骋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一路前行。为了鼓励更多爱心人士的踊跃参与,陈骋发明的爱心时间存折,服务站设立了“爱心时间银行”。使社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经有40位专职或兼职社工,义工近8000人。为更好服务中原经济区战略,2011年他们发起了“中原社工志愿服务圈”战略,在全市成立了45家社工联络站,极大地整合了志愿服务力量,并引发“蝴蝶效应”。为了将专业社工的理念、方法引入到党建领域,2012年,在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陈骋和他的团队在全国率先提出“党务社工”的概念,走出了一条“党员+社工”的新路子。
   
    陈骋和他的绿城社工服务站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陈骋也先后荣获了金水区首届杰出社会工作人才奖,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三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第八届中国优秀志愿者、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当选了第十二届金水区人大代表、第十届郑州市党代表。在金水区和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绿城社工服务站成为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先后荣获了第二届金水区工作创新奖、郑州市助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河南省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得到了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民政部及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引来了英国、韩国、欧洲委员会同行的到访学习。
   
    十年坚守终不悔。陈骋用爱心筑梦,用青春践行。在平凡岗位上,追筑自己的非凡梦想。这正是一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诠释。荣誉代表过去,坚守成就未来。陈骋和他带领的团队将乘十八大的春风,一路前行一路歌!让社工之梦的璀璨光芒映辉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