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唐代,河阴广武山一带(今属荥阳)即有“皇家果园庄”之称,河阴石榴正是在盛唐时期成为宫廷贡品。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把河阴石榴列为“美食”之一。元代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业科学名著《农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即1313年)记载:“石榴,以河阴者为最佳。”从唐代算起,河阴石榴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栽培史。
河阴石榴是节日的佳品,是祝寿的佳品,是赠别的佳品。在民俗文化中,石榴由于自身的特性,化作了甜美圆满的象征、多子多福的象征、和睦昌盛的象征。石榴花色繁多,但以火红为主色。在五月间花开一片灿烂,民间遂将五月称之为“榴月”。妇女爱着色彩鲜明的红色裙子,也被人们称为石榴裙。
石榴嫁接
在栽培季节方面,由“伏栽”到伏、冬、春三季皆可栽培,且以冬、春两季“插条”栽培为主。冬栽仍是选根部新发之嫩条,深插,重“砸”;上部可留少许条尖于土外(或留尺余嫩条于地表外,而堆土掩埋。到春天发芽季节,再刨去封土),以供吐芽摇叶。春栽则选欲萌芽的根旁嫩条,深插,重“砸”,时序当在每年3月中下旬。实践证明,冬春两季“砸”条繁育石榴树,效果甚好。俗话说:“石榴三年挂果”,而冬春两季所“砸”之石榴条,第二年即可有30%——50%成树挂果,第三年则可全部挂果,且产量喜人。
河阴石榴文化节
河阴石榴栽培技艺的特征是鲜明的:土质特征:河阴石榴软籽、粒大,可食部分近95%,出汁率高,含糖量高,富含维生素C及多种维生素,与广武山独特的土壤种植分不开。独特的技艺特征:河阴石榴的栽培技艺通过不断改良、创优,形成了一整套栽培技艺(技艺不断地改进),保障了河阴石榴的特质。河阴石榴喜光照、抗高温、喜肥墒、怕水涝、易疯长、怕虫害,就需要依此特性,加强种植和管理,处处要求管理到位,才能达到果多产量高。河阴石榴子大色红、落地不沾尘土,籽粒中无核软渣,其籽粒似玛瑙水晶,风味甜酸适口,性清凉。石榴含糖量随果实生长而变化,未成熟时蔗糖较多,到成熟时蔗糖减少而转化糖增多。石榴果实富含维生素C,比苹果、梨高1—2倍。吃时甜汁欲滴,满腮生津,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驰名。
2015年8月,荥阳河阴石榴栽培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