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要 闻|即 时|郑 州|河 南|心通桥|郑州通|网格郑州|微中原|图中原|旅 游|娱 乐|社 会|教 育|房 产|汽 车

自创培训新方式 新人很快独当一面

来源: 日期:2015-11-04 18:25:22

    自总公司推行冷态调节工作开始以来,夏秋季冷态调节已成为常态化工作,南区外网工段六班按照工段统一部署,早早着手安排这项工作。今年班组来了郭俊龙和梁莉两名新同志,他们对于冷态调节这项重要且有意义的工作很陌生,六班即采取了老带新,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新伙伴尽快上手。

    理论先行,打下基础。理论学习班组主要强调两点,一是调节意义,二是调节方法。提前两周为新同志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就能保证实操中的每一步他们都熟悉,而不是一味地只会盲目的听从指挥让干啥就干啥。

    老带新,真实践。按照以往模式,每一步都按标准步骤让他们亲自操作。定方案,贴通知,备资料等,让老同志带着他们全程参与进行,此间还不定时地对他们随机提问,增加记忆。虽然理论大家都学了,但在现场还是情况频出,比如最简单的抛光,学习时只会一句带过,但到实操时,新人郭俊龙一上手,姿势摆的就不对,方向错误,火花飞溅,极易伤到眼睛,还好有刘师傅及时纠正,才得以安全完成。备资料时,新人梁莉在计算时未对面积按照现场情况进行详细计算,王瑞娥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先小后大,举一反三。虽然大站与小站方式方法基本相同,但工作量和可能遇到的情况却相差很多,班组先安排到小站进行调节,熟悉后再安排他们到大站与其他班组成员一起完成,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团队配合意识,又增进了与兄弟班组人员的情感交流,还能体验到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相似与不同。

    安排“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班组毕竟能力有限,关键时刻遇到难题,还需请“专业”人士。比如流量计的使用,在各项参数设定,准备工作都完善的情况下,以前没有见过会出现信号时有时无,强度太低或者不准的情况,班组也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最后请南区的“吴专家”吴超强到场,解决了问题,给新老同志提供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

    自身努力,勤学多问,动脑动手,进步迅速。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再好的老师,班组制定再好的计划,本人不努力,成效等于零。这点上,郭俊龙与梁莉的表现都很好,这也是他们能够快速掌握冷调节方法的重要原因。每天,两人最早赶到现场,最晚离开,不懂就问,在现场,脏活累活郭俊龙抢着干,不管室外37度高温,还是大风雷雨,从不叫苦叫累。而计算小区面积、流量这繁琐的工作,梁莉跟王瑞娥天天泡到经营科,一个个算,一个个核对,确保了数字的准确性。

    正是通过以上办法和他们自身的努力,在多个站的调节后,郭俊龙与梁莉很快熟悉了整个调节过程,现在的他们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班组交付的各项任务,班组自己摸索的培训新人的土办法获得了成功。